茶禅略说
茶禅略说吴浣
唐代诗人元稹在《茶》诗中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僧人与茶,好似自有一种因缘。茶生山上,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与茶尽占天时地利人和。皎然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重阳佳节,习俗中有登高赏菊饮酒之举。对于僧人来说,虽不能饮酒,但可饮茶。且因是好茶,更觉得茶香甚于酒气。细味诗意,与俗人泛酒对举的,就是雅士品茗了。茶中幽趣,是俗人所不解的。但对于高人逸士来说就不然了,尤其是对茶事甚为看重的陆羽。有陆羽这样的茶人相伴,更见得相契。此诗既写了饮茶的感受,又表明不同于世俗的交往。
茶中有禅,多是超脱世俗的,尤其是物外之趣。比如灵一的《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这是写野外饮茶的,相伴着山野泉水,点起烟火烹茶。面对着白云青山,真是相看不厌。尽管山岩下就系着小舟,但就是舍不得离去。薄暮中,还听得见潺潺的流水声。再如杜牧的《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落花风。”青春年华里,多是借酒浇愁。而今鬃丝发白,只能相伴茶烟袅袅。诗人虽不见得避入禅门,却是心知其意的。若仍用茶来比方,则茶事中多了一些平和,不似饮酒时那样感慨。又如五代成彦雄的《煎茶》:“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诗中讲到碾茶,即先要将茶饼研磨成末,再放入煮沸的水中,煎出茶来。僧人碾茶时,诗人便去拾松枝来煮茶。于寻常茶事中,便可得其意趣。
禅宗盛行后,更有茶禅一味之说。禅师中饮茶成风,除了茶能驱睡魔,有助于修持外,更在于茶中即可见禅理。赵州从谂禅师有一句“吃茶去”,既是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又成了一个开悟的法门。如此平常的话语,与悟道有何关系?其实禅有平常的一面,表现为不避日常事物。不仅饮茶可以比方,连吃饭睡觉都可。禅宗语录中有以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作为修道法门的,而不能悟入正在于“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修道大可不必于日常生活之外刻意追求,就是一杯茶中,也颇有禅理。且看吴激的《偶成二首》之二:“蟹汤兔盏门旗枪,风雨山中枕簟凉。学道穷年何所得,只工扫地与烧香。”穷年学道,不妨回归于日常。只不过俗事中,仍要有超然物外的心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