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同步练习
课内精练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小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面选项中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愀然(qiǎo) B、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 D、舳舻(zhóu)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B、方其破荆州(当)
C、侣鱼虾而友麋鹿(朋友)
D、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 的《 》中的诗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课外强化
(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一开篇三句,将江山、历史、人物逐一纳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B、这首词的上片抓住了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之情。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于是引起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引出下片的抒情。
D、词人通过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人生如梦”一句,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 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防败而胶,庭除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招,以去以来,觳交蹄酬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篱破舷碎鹦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子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囊类。某曾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 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 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国,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吏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酿 ,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秋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翔③更代之隙,黠吏因壕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图,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子既揖退老 ,条其官,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酬(mó):磨擦。②(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 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shé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埸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成驿屋壁 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以卖州县者乎
梦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四海之大,有几人与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破 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仪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高考链接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2003年湖南卷讨论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状如松江之鲈。顾客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 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初一)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坂:山坡)
C.我有斗酒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D.以待子不时之需 (需:通“需”,需要。)
(2)下列句子中与“将归于临 ”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苛政猛于虎
(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前后两次游历赤壁,前后两篇赋,各有特点,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 《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 。
C.《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都在简洁的文句中清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洽的特点。
D.《后赤壁赋》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答案提示:11、A 12、B 13、D
附:《赤壁赋》赏析(臧克家)
《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谈到散文,人们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辛弃疾并驾齐驱的。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意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开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
【课内精练】
1、D 2、C 3、曹操《短歌行》
4、哀汉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那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课外强化】(一)D
(二)1、B 2、B 3、D 4、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