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12-1-4 13:04

例谈高分作文的七个“一点”

例谈高分作文的七个“一点”
1.审题“准”一点。考场作文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审题时“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题目至少要读三遍:一读审类型,决定写法——命题作文抓题眼,材料作文抓要义,话题作文抓内核。二读审材料,瞄准方向——寓意性材料要由物及人,类比性材料要由此及彼,比喻性材料要由表及里。三读审要求,明确限制——对象、数量、范围、文体、重心的限制,特别要注意体察命题意图和情感倾向。如命题作文《回到原点》《拒绝平庸》,前者只能肯定,后者只能否定,我们不能反弹琵琶,否则便是离题;同样材料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旨在探讨两者的关系,只能辨证思考,不能偏执一词,任何肯定或否定一方都属于偏题,折中才是最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命题的核心价值,作文也才不会迷失方向。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刊发在媒体上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总之,准确是作文立意的“底线”,考场高分作文的审题要“准”不要“偏”。
2,角度“小”一点。没有角度,不成文章。角度选得小,事理讲得好。考场作文一般控制在800字,最好找一个小的切入点来反映,以小见大。就算是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作文也要学会化大为小,借助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来表达人生感悟,阐发时代意义,切忌大而空。小的角度可以是生活的角度,也可以是教材的角度。如上海高考有篇题目为《葬》的记叙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安葬爷爷的前前后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生命中有些是会过去,有些是永不会过去的。角度小巧,细节感人。也有考生以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入文,谈自己对其中“忘却”和“纪念”的解读,警示人们“有些事件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其中的教训我们必须铭记”。不论是生活角度还是教材角度,只有小处着眼,作文方能出彩。今年红遍全国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就是以自己在赶考路上的偶然一瞥——一家名叫“风沙渡”的小吃店作引,让一种即兴的慧解巧妙地诠释了“拒绝平庸”的重大主题。从生活偶见上升到思想层面,从教材灵光一现对接到高考考场作文,角度越小,分数越高。
3.选材“新”一点。材料新旧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因素。有时一两个新材料便能成就一篇高分作文。文章选材求“新”,既要“抓活鱼”“吃海鲜”,也可“旧瓶装新酒”“ 老树能绽新葩”。前者需要我们关心时事,多读书报,引入时代活水。后者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旧料翻新,化腐朽为神奇。如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旧书》,文章将历史比成一本旧书,行文中抓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追溯前世过往,展示历史这部大书的全貌,表现“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这一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再如象棋,很多同学都会下,小兵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规矩很多人也都懂,可是在作文中能想到它,并赋予它“拒绝平庸”的主观关照,几十万考生中能想得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见。许多优秀作文并不是在选用新材上取胜,相反,都是在许多旧材料上翻新,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4.结构“简”一点。考场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一眼见底。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阅卷时间很短。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最好是倒叙开头,点题并领起全文。正文部分或与时俱进,分不同时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他人的发展变化;或一线串珠,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共同演绎主旨。结尾呼应开头,总结上文。从而使全文的结构既合情合理,又浑然一体。记叙文的写作要特别注意线索清楚,细节传神。供材料议论文要熟悉套路,“引、议、提、联、结”。话题作文要围绕话题展开,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且衔接、粘合自然,每段置一小标题或中心句作该段某种角度的概括,并相互关联有机组接。如四川高考优秀作文《总有一种期待》,选取人生几个有代表性的节点——六岁、十二岁、十八岁,立意为“总有一种期待,期待走进诗词的意境美,从而让自己不断成长”,恰当地表达一种期待给自己长久的积极影响。全文开头总写自己三个生命节点期待走进诗的意境美,主体部分贯以“六岁•期待”十二岁•期待“十八岁•期待”三个小标题,结尾总结从小到大总有一种对诗词的期待。这样,构思精巧,思路清晰,赢得满分理所当然。
5.扣题“多”一点。扣题是考试作文的第一要义,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有明扣和暗扣,表层扣和深层扣之分。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2011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回到原点”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在语言形式层面的明确呈现,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逻辑意义层面的契合,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从扣题位置看,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是最重要的地方,不可不扣。对于记叙文来说,结尾是点题之穴,尤其需要“浓笔重彩”点题,即在文章结尾部分,以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和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请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文章结尾写道:“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6.首尾“亮”一点。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开头要像凤头,漂亮、精彩、短小、有味,能让阅卷卷老师“一见钟情”。具体来说,就是语言要美,入题自然快速,不生拉硬扯,不绕弯子,不搞太多的铺垫,不水话连天。曾有阅卷老师说:“开头不着边际的作文别想得高分。”因而文章开头要简明扼要,亮出观点,直奔主题,千万别和阅卷老师玩“捉迷藏”的游戏。此外,排比开头也许是你最喜欢用的方法,但切不可将其奉为“万能开头法”,认为只要背几组排比段,就可以随便套用,包写百题,这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厌恶,排比段一定要和话题、中心紧密相连,绝不能为排比而排比。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由于受时间字数的限制,最好是“开门见山”:或“落笔人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人”,挑明论敌谬说。当然,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之为叙事开端。结尾要像豹尾,干净利索有力。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没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情感,很难获取高分。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照应开头,结构完整;或重申观点,深化主题;或以景结情,意境深远;或留下空白,引人遐想。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总之,一句话 “起要美丽,结要响亮。首尾一亮,满堂添彩。”请看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寒风吹暖我的心》:
开头:曾几何时,初出茅庐的影子已悄然消逝,那颗未经雕琢打磨的封闭的心灵也已在时间的洗刷下变得圆润。于是,此时的她,可以敞开平和的心,真挚地说道:“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结尾:家门口,同样的寒冷,但我最终忍不住泪洒大地。因为她们都在,她们哭着站在那里,望着我。寒冷的风再次吹来,吹湿了我的眼,却吹暖了我们的心。
本文之所以获得满分,开头引述材料巧妙,一亮相便获“满堂彩”,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感觉到无尽的余味。
7.文体“明”一点。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往往不限文体,但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用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有“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等方式。 平时作文文体不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驴非马,文体模糊。议论文的开头,记叙文的身子。二是表达方式、运用欠妥。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选写议论文的同学身上。议论文举例不能多,每个例子不能超过80个字。很多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用叙述事例代替议论分析,写作时仅提个观点,然后举几个例子就算写成。为了凑字数,有的还对事例详加描述,不知不觉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举例以2—3个为宜,而且要简洁,一般不写细节,对事例不能描述,只能评述。议论文与记叙文的评价标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最后得分。重庆给材料话题作文“情有独钟”,一篇题为《论国人情有独钟的麻将》的满分议论文,采取反弹琵琶式的立意,批评国人对打麻将情有独钟。这篇文章在写作上,跳出了大多数中学生“四不像”的作文模式,无论是用语还是结构,都具备了议论文的特征:作者从胡适的名言入手,引出论题,针对现实,结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教训,论述了打麻将在中国历史之久,范围之大,危害之深,“议”中出“理”,“论”中显“力”。另一篇题为《迷人的山村》的记叙文,以淳朴山村的四季变化为线索,对小河,竹林,小草的变化,描写得栩栩如生,同时对四季所包含的内在生命力的变化给予了赞扬:春之柔美,夏之刚烈,秋之收获,冬之蕴藏。描写精细,寓意深刻。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得高分,文体鲜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亦有法。“优秀之作全是童子功,有文气、有色彩,词语能听见清脆的声音”。上述七个“一点”,只是就今年各地高分作文最能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和兴趣的地方所作的一点总结而已,随文而悟,不一而足,希望能对大家写好考场作文有所帮助。“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只有考前训练多“一点”,作文分数才会高“一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