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12-1-4 12:52

月亮杂说

王寿仁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是中秋节的当家花旦。古往今来,诗人形容月亮的别名真多,如玉盘、白玉盘、瑶镜、瑶台镜……不一而足。

在月光下,极易诱发怀人之思。曹操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思得贤才。欧阳修诗“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是丈夫思念妻子。李白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乃是少妇思夫之意。杜甫诗“今夜州月同,闺中只独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是游子之思家。张九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跨越空间的怀人思绪了。

因为月光发人幽思,诗人乃多有对天问月之作。张虚若连连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什么时候才有明月当头呢,李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

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问月诗多充溢着哲理,是古代痴情人的保留节目:月何言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虚若面对月色,做的是“物是人非”之叹,如此浩茫的哲思,亦令代代后人跟着他感慨不已。东坡在游赤壁时,同游之客中,有人对着月下的江水发呆,叹息人事无常,人生短暂,而羡长江之无穷。东坡开导他说:你了解眼前的江水江月么,若从万物皆变这个角度看,那么万物与我都是永恒的,长江又有什么值得羡慕呢?

李白不是见花落泪、见月伤怀之辈,他是见月必生欢喜之心的诗仙。在月下饮酒之不足称其快,则舞蹈随之,“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真个是诗酒忘情。而东坡在朗月下却总是触景伤情,忘乎所以时也会翩翩起舞。某年中秋,东坡与一群友人登金山妙高台赏月,仰视天垂四野,俯瞰江流汹涌,俄而月色如昼,遂令歌师袁绚唱其《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歌罢,东坡起舞,并说,这便是神仙了!东坡这首“兼怀子由(苏辙)”的词,表达了他对兄弟的深情怀念和祝愿,则又并非忘情之作。

虽说月有阴晴圆缺,但人们似乎更憧憬花好月圆。明人小曲《桂枝儿·月》写道:“青天上月儿恰似将奴笑。高不高,低不低,正挂在柳枝梢。明不明,暗不暗,故把奴来照。清光你休笑我,且把自己瞧,缺的日子多来也,团圆的日子少。”这个女子自况明月,对月抒怀,实在痴情极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