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作文指导
高考考前作文指导“五个有”作文易得高分
一有精彩开头。
好文章的开头被誉为“凤头”,有经验的评卷老师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段,看完开头,基本上对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心中有数。
二有出彩段落。
考试作文很难段段出彩,但需要精心创造一至两个段落彰显自己的语言功力和风格,比如排比、比喻、哲理、名言等。这样的段落最好出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
三有新颖立意。
新颖就是指“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某个看法或感情可能是只有你才想到、感受到的东西,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东西。
四有鲜活材料。
作文材料要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五有点题结尾。
含蓄的文章最好,可让人回味无穷,但考场作文不要怕重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结尾时回到你的题目、你的开头,变着法明明白白点题。
要写出自己独有的生活
为文之道,千头万绪,包罗万象。但我们也可以一刀两段,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切成“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块。写什么的问题解决得好,作文往往成功了一半。
专家给学生的建议是:写自己独有的生活,舍大同,取小异。
一、从生活环境的角度,去搜寻自己独有的经历。
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绝大部分同学而言,就是一份独特的素材。再比如,近年来中国社会变化剧烈,有的学生父母下岗,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这种经历本身固然是一种不幸,但是“文章憎命达”,苦难常常是写作的温床。这份不幸的体验也是你成长的精神营养。
二、从爱好、专长的角度,去挖掘自己独有的体验。
如果说艰难的生活经历毕竟是块苦涩的素材沃土,不可求也不愿“遇”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还有一块属于“暖记忆”的独特土壤,那就是个人的爱好或专长。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本质特点是求异思维。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只有打破思维定式,写出自己独有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才能不落俗套,展现自己新颖的构思和独具的风采。
三种结尾法最易把握
高考作文中有一些结尾是不可取的,不但不会为文章增色,反而会降低得分。常见的毛病有两种。一为画蛇添足型,即为了达到字数要求,胡编乱造,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这不仅毫无作用,反而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二为公式化口号型,受应试文章的影响,考生在文章结尾加上一些空洞的、毫无生命力的口号,名义上是抒情议论,实则狗尾续貂,毫无作用。
三种结尾法最易把握:
首先是照应开头式。
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不是开头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其次是抒情式。
用抒情的方式收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是佳句式。
结尾引用名言名句、歌词,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作者的情感彰显无疑,给人“余音绕梁,三月不绝”之感。
文章开头的七大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文章开头犹如人的脸面,特别引人注意。那么开头怎样做到引人入胜呢?
★开门见山。
★巧用题记。
★排比铺陈。
★巧用名言。
★烘云托月。
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巧用故事。
巧用故事,往往能够很快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2003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看着我的眼睛》:“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似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以故事开头,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开头设置悬念,往往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2008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好奇心》:“为什么?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如此开头,很有吸引力。 《语文报•高考版》
高考作文如何多拿分
去年作文评卷前就定了调:看好《背影》,不提倡《荷塘月色》。有个“荷塘月色”文风的优秀学生,高考作文才40多分。这个学生平时语文都很稳,常考年段第一,作文更是得过许多大奖,偏偏高考出了意外,这让我们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宏观调配,作文的一些分是掌握在上天手中的。今年有一个艺术类考生3月才来上课,没几天就碰到月考,语文才考70多分,作文才得36分。那次考试龙岩一中文科班中除了这个孩子都没有89分以下的。考后我立即找到这个孩子,教他几招。这个孩子很听话,省质检时,一下得了94分,作文51分。
上天手中的分由不得老师也由不得每个同学,我们称之为天因。老师手中的分除了向科任老师“要”之外,还可以读一些辅导性的文章向不曾谋面的老师“要”,这就是孟子所谓“私淑”,我们称之为外因。自己手中的分是内因,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文有“三级”,第一是基础级,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那位艺术生即在这个级别上提高了15分。基础级要做到以下“七个不”:不离题,不错体,不异端,不含糊,不零乱,不潦草,不低于850字。不离题指的是作文要符合题意,是指审题这个环节,要审题干、审材料(话题、文题)、审要求。不错体是指文体要明确,写记叙文,则详写人与事,而只可以在结尾小议几句以点题;写议论文则“孤证不立”,必须有三个以上论据。不异端是指立意,不贬低师长,不颠覆传统,不放大阴暗。不含糊是指内容集中,主题明确。不零乱是指整体结构清晰,顺序得当。不潦草是指书写要工整,最低要求是让人一眼看清你写的是什么字。不低于850字,是考场作文容量的要求。第二是发展级,发展级须做到“三个要”: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有丰富的内容,要有美丽的文采。基础级可保50分档,发展级可保60分档——“三个要”必须建立在“七个不”的基础上。平时看书少、思考少,考场不会有“深刻的思想”。平时文笔不畅,考场也不会有“美丽的文采”。倒是“内容丰富”尚有空间。现在开始积累材料还来得及,退一步说,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可成为作文材料的就用不完。可参阅再版的拙著《学古文 写作文》。第三级是特色级,只有“一句话”:新巧。历年高考不乏见解新颖、材料天成、构思巧妙、想象独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达到第三级的满分作文。满分作文考生皆平时“亦为之而已矣”,然后才在考场上妙手天成,写出佳文。
孔子说:“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下学”得法是“上达”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定能在高考作文中得到理想的成绩。
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基础不牢。
一些学生语言不通顺,文章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有不少错别字。
●审题不清。
●材料不新。
一些学生在平时不注重积累,有的学生写作文选材几乎局限于几个固定的例子,这难免造成那些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等问题的出现。
●文体不明。
一些学生连“描写”和“记叙”都分不清。一些学生写的文章一半用来记叙,一半用来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一些学生写议论文,把论证都忽略了。还有一些学生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又用不好。
●语言不畅。
●卷面不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