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09-9-24 15:35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选修课占的比重大(必修课程只占1.25学年,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必修课共10学分,选修课可获14学分),模块多(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选修教材均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尝试过的课程,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中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成败。
南京师大附中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选修课的学校之一(校本选修课已开设了22年),2004年3月至4月我校校友――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我校高二成功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程。我校04级学生在高一就已进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改实验区,至06年1月已完成高中必修课程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模块的教学。本文就我校《史记》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现不揣谫陋,以求方家指正,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材整合

我们选用的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该教材分八个专题,节选了20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屈原列传》《廉颇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进行课堂选讲。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进行研读。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兴趣浓厚,还购买了全套《史记》以及有关评论《史记》的书籍来研读。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修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如《太史公自序》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设专家讲座。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资源,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断。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英雄》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5.组织辩论会。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生”与“死”话题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设正方、反方展开论辩。等等。

6.举办话剧节,让学生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正如史记专家韩兆琦所说:“《史记》中有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对这些作品的文学成就就应该深刻体会。”如让学生表演“鸿门宴”“易水送别”“高祖还乡”等经典片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语表达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7.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在校园内及时展示。营造研读、探究《史记》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有阅读、探究成就感。

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教学中还要充分让学生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发。例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课文《滑稽列传》第91页“身贫鄙者余财”中“贫”当是“贪”的讹误(遍检各种版本的《史记》均作“贪”不作“贫”字),笔者给以充分肯定。对《史记》中的标点、注释等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教者应积极鼓励。如学生对《项羽本纪》中“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标点提出异议,认为“去”后可加逗号。在教《李将军列传》时对文本中这句话“居无何,匈奴入杀辽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有疑问,认为这时右北平太守不一下子就有两个了吗?作为教者在备课时就了解这一版本问题,引用韩兆琦先生的考证观点:泷川资言《会注考证》中认为“韩将军徙右北平”下有一“死”字,今脱,《史记?韩长孺列传》中有佐证:“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日,病殴血死。”令学生信服。教师上课前就要将文本读透,揣摩、探讨一些问题,参阅有关《史记》研究论文论著,高屋建瓴,教学活动才能挥洒自如。当然,这些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归纳能力,引发探究,而不是奢求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四、评价方式

高中选修课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需要采用包括笔试之外的多种评价形式。我们设计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论文的写作(占60%),一是过程性评价(40%),即采用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成绩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及实践活动反映出来。例如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构成有:出勤情况、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阅读随笔、问题探究、小组活动等。评价过程可分别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完成。学生互评由本组学习小组初评后(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再让其它学习小组复评。最后由教师将各项测评综合汇总,反馈给学生。

五、存在问题

通过近10周《<史记>选读》的教学,开拓了学生历史视野,领略了史传文字的魅力,提高了文言阅读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这门选修课的教学中仍存有许多问题。

问题一:如何处理好高考语文的冲击。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选修课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和升学率,一些教师也逼迫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带着镣铐跳舞”。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利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

问题二:如何构建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选修模块的书面测试试卷大多照搬了现行高考试卷的模式,因为谁也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可是没有别的参照,只好参照现行的高考试卷。测试如何体现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以倡导个性化的理解、体验和运用,给学生留下比较大的探索空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如何建立班级管理、活动的新模式。由于学生所选科目的参差,1.25学年以后的选修课程教学,势必打破行政班教学模式,而形成跑班上课模式,这种形式下集体活动的诱惑力、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等等富于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基因,也将在跑班的匆匆脚步声中不同程度地悄然淡化。选修课虽有利于个性发展,但跑班可能使学生失去了情感家园而一直“在路上

问题四: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可以推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教研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与新教材同生长,尊重、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接受科学合理的培训,再加上教师自我不断学习,造就符合当今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高素质教师,是推动和确保当前选修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选修课程系统能够促进课程实践和新课改的不断丰富和深入,新课标必将引领一场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与结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语文选修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难度最高的系统工程。新课标建立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为学生选课提供了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新颖性、选择性,但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我们探索的时间很短,已有的积累太少,高中语文选修课还有待我们进行积极而审慎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语文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③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版。
    ④丁帆、杨九俊主编:《<史记>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⑤丁帆、杨九俊主编:《<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⑥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⑦韩兆琦:《关于<史记>作品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7期。
    ⑧朱洪祥:《语文选修:挑战,还是机遇?》,《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12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